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结构情况
2、鸿路钢构经营情况
资料来源:政府公开报告,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
1、市场集中度
原文标题:2021年中国钢结构行业现状、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,装配式建筑为行业带来增量「图」
3、智能制造是钢结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
五、钢结构行业竞争格局
鸿路钢构是国内钢结构行业龙头,公司成立于2002年,并于2011年成功上市。2022年初,公司确立了年底达到500万吨的年产能目标。同时,公司是国内第一批国家装配式住宅基地,参编了中国第一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标准,也是国内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承建企业。
从分类来看,根据产品用途和应用领域的不同,钢结构可以分为设备钢结构、建筑重钢结构、建筑轻钢结构、桥梁钢结构、空间钢结构等五大类,按行业大类分:设备钢结构属于重型装备制造业,后四者属于建筑行业。
钢结构分类及应用情况
资料来源:公司公告,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
资料来源:中国钢结构协会,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
1、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带来显著增量
钢结构的上游为钢铁行业,主要原材料为板材、型材、钢管等钢材,其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钢结构企业的盈利水平。下游广泛应用于厂房仓储、多高层建筑、场馆、电力桥梁等工业和建筑业,其中厂房仓库等多使用轻钢结构,该市场工艺简单,生产厂家众多,市场竞争更激烈,产品毛利率更低,高层重钢结构、大跨度空间结构、电力桥梁等领域则属于高端产品。
装配式建筑为预制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,把传统建造中的现场作业转移至工厂进行,与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(如楼板、墙板、楼梯、阳台等),运输到施工现场,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建筑。根据住建部数据,2021年,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47.4亿平方米,较2020年增长18%,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.5%。
近年来,我国人口生育率降低,老龄化社会逐渐到来。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人口红利,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,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提升的难题。因此,通过智能制造加快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推动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方向发展,将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。
2016-2025年中国钢结构产量及增速情况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、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,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,提高企业竞争力;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,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,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;更多详细内容,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《2022-2027年中国钢结构市场竞争态势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》。
钢结构产业链
2、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蓄势待发
近年来,政策逐渐向钢结构建筑模式倾斜。国家政策不断推行钢结构建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,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。其中包括:1)住建部、发改委联合发文推广钢结构住宅,有望助力钢结构在住宅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;2)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;3)鼓励医院、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;4)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,完善钢结构建筑防火、防腐等性能与技术措施。
钢结构制造技术难度不大,主要是对钢板、型钢等原材料进行二次物理加工,主要步骤包括下料、切割、制孔、组装与焊接过程。 但不同于钢材、零部件等标准化加工制造业务,钢结构加工需要根据具体项目需求进行定制化制造,这种非标制造使得其大规模扩张对管理要求非常高,如果管理不善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。这也是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规模均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,主要原因在于小规模企业可以依靠老板个人细致的管理,实现产品质量及成本的较好把控,但一旦规模进一步扩大,受制于管理者个人管理精力有限,可能出现质量及成本的失控。
中国钢结构行业CR5企业分别是鸿路钢构、精工钢构、杭萧钢构、东南网架、富煌钢构,2021年各企业产量分别为339、101、87、61、31万吨。在产量对比上,鸿路钢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钢结构上市公司。
Copyright © 2021 《建筑结构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